DB45∕T 2865-2024 桉木屑栽培毛木耳技术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

ID

19B258AAF61E4C5CB11400CFABE96CE5

文件大小(MB)

0.29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ICS ICS,65.020.99 65.020.99,CCS CCS CCS,B 39 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 2865—2024,桉木屑栽培毛木耳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ng Auricularia cornea with Eucalyptus sawdust,2024 - 06 - 28发布,2024 - 08 - 01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5/T 2865—2024,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 1,4 栽培场地及季节 ...1 栽培场地 ..1,栽培季节 ..1,5 栽培技术 ...1 培养料配制 ...1,装袋 ...2,灭菌 ...2,接种 ...2,发菌期管理 ...3,出耳期管理 ...3,6 采收 .. 4 采收标准 ..4,采收方法 ..4,7 转潮管理 ...4,8 病虫害防控 .. 4 防控原则 ..4,病虫害 .. 4,防控方法 ..4,9 生产档案 ...4,DB45/T 2865—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宣贯,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灿琴、蓝桃菊、胡秀月、覃晓娟、钟远信、罗阳兰、韦娇君、叶建强、黄丽玲、陈丽新、韦仕岩、赵承刚、黄世旅、刘淑梅、梁月清,DB45/T 2865—2024,1,桉木屑栽培毛木耳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界定了桉木屑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桉木屑栽培毛木耳的程序,规定了栽培场地及季节、栽培技术、采收、转潮管理、病虫害防控、生产档案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栽培过程信息的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以桉木屑为栽培主料的毛木耳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桉木屑 Eucalyptus sawdust,桉木屑指速生尾巨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木屑,4 栽培场地及季节 栽培场地,符合NY/T 2375规定。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雨季排水方便,周围无工业“三废”排放。 栽培季节,毛木耳适宜出耳温度为15 ℃~28 ℃。自然温度条件下,上半年宜选择2月~5月出耳,下半年宜选择10月~12月出耳。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养菌设施温控条件选择合适的接种、出耳时间,5 栽培技术 培养料配制,5.1.1 原料要求,原料要求新鲜或干燥、无霉变,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DB45/T 2865—2024,2,5.1.2 生产用水,培养料配置、出耳期喷水和补水等生产用水均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5.1.3 培养料配方,宜使用下列配方之一:,——,桉木屑80%、麦麸10%、玉米粉3%、豆粕4%、轻质碳酸钙2%、石膏1%;,——,桉木屑60%、桑枝屑22%、麦麸15%、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1%,5.1.4 原料处理,5.1.4.1 预湿,新鲜桉木屑自然堆放1个月后备用,堆放期间每隔2 d浇透一次水。并在拌料前,先将桉木屑、桑枝屑等主料拌匀预湿24 h~48 h,5.1.4.2 建堆,按配方比例配制除麦麸、玉米粉、豆粕以外的原料,加入0.2%~0.3%的升温发酵剂,将含水量调至60%~65%,并将pH值调至7.0~8.0。将混匀的原料堆成高度1.2 m~1.5 m的长条形料堆,每隔1.0 m用直径为10 cm的木棍从上往下垂直打一个透气孔,5.1.4.3 翻堆,当料温首次升至60 ℃以上时进行翻堆,料堆发酵周期7 d~10 d,期间每隔2 d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应及时补足水分,5.1.4.4 配制,在发酵好的原料中加入麦麸、玉米粉、豆粕,并搅拌均匀,将含水量调至55%~60%,pH值调至7.0~8.0。 装袋,常用短棒菌袋规格为350 mm×180 mm×0.04 mm,料袋湿重1.0 kg~1.3 kg;长棒菌袋规格为450 mm~550 mm×150 mm~180 mm×0.04 mm,料袋湿重1.5 kg~2.0 kg。常压灭菌使用聚乙烯袋,高压灭菌使用聚丙烯袋,搅拌好的培养料应在5 h内完成装袋。 灭菌,常压蒸汽灭菌,要求4 h内将灭菌锅内温度升至98 ℃~100 ℃,保持12 h~16 h,待温度降至60 ℃时出锅;高压蒸汽灭菌,保持压力0.11 MPa~0.12 MPa、温度121 ℃~123 ℃条件4 h,待锅内压力降至零、温度降至60 ℃时出锅。 接种,5.4.1 品种及菌种选择,应选择出耳整齐、抗逆性强、产量高且稳定的品种。菌种应从具有资质的供种单位购买,其质量应符合NY/T 1742的规定,DB45/T 2865—2024,3,5.4.2 接种室要求,应设缓冲间,且防尘换气性能良好,保持空气洁净,内壁屋顶宜光滑。接种前48 ……

……